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85)的通知

时间:2024-06-28 17:47:0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7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85)的通知

水利电力部


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85)的通知
1985年12月31日,水利电力部

根据国务院一九八二年二月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原电力工业部一九五七年四月颁发的《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锅炉部分)》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编号为SD167—85,现正式颁布。本规程自一九八六年三月一日起执行。原规程(无编号)同时作废。
部属各单位进行电站锅炉设计、安装、运行、检修及改造工作时,必须遵守本规程的规定。电管局、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锅炉监察工程师应根据本规程对所属发电、安装单位实行监督。
本规程在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请随时告我部电力生产司。

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SD167—85)
一、总 则
1.1 为保证电力工业发电锅炉的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保护人身安全,特制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过热蒸气压力大于或等于3.82MPa(39kgf/平方厘米),供火力发电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过热蒸气压力小于3.82MPa(39kgf/平方厘米)的发电锅炉可参照执行。
1.3 本规程监察范围包括:
1.3.1 锅炉本体受压元件、部件;
1.3.2 锅炉范围内管道;
1.3.3 锅炉安全附件、仪表及保护装置;
1.3.4 锅炉房及其它。
1.4 电力工业锅炉的设计、安装、运行、调试、检验、检修、改造等部门必须遵守本规程。在编制受监设备有关规程制度时,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各级锅炉监察人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贯彻执行。
1.5 由于采用新技术(如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而不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时,应进行必要的科学试验,经电管局或省(市、自治区)电力局审查同意后,可在指定单位试用,并报水利电力部和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备案。
采用新钢种必须经技术鉴定合格,鉴定单位及鉴定内容应符合国家劳动总局《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二、结 构
2.1 锅炉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基本要求是:
2.1.1 锅炉各受热面均应得到可靠的冷却;
2.1.2 锅炉各部分受热后,其热膨胀应符合要求;
2.1.3 锅炉各受压部件、受压元件有足够的强度与严密性;
2.1.4 锅炉炉膛、烟道有一定的抗爆能力;
2.1.5 锅炉承重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并能适应所在地区的抗震要求;
2.1.6 锅炉结构应便于安装、维修和运行。
2.2 担任电网调峰、调频任务的电站锅炉,在频繁启、停和负荷变动情况下,其结构应安全可靠。
2.3 汽包锅炉水循环应保证受热面得到良好的冷却。在汽包最低安全水位运行时,下降管的供水必须可靠。
2.4 直流锅炉蒸发受热面水动力工况应可靠。各平行管间气、水流量分配应合理,以避免个别受热管管壁超温、管间温差超限。
2.5 强制循环锅炉蒸发受热面水动力工况应可靠。锅水循环泵及其进水管的布置应能避免管内汽化。
2.6 锅炉省煤器应有可靠的冷却。为保证汽包锅炉省煤器在启动过程中的冷却,可装设再循环管或采取其他措施。
汽包锅炉省煤器不应有受热的下降管段。
2.7 过热器、再热器应有足够的冷却。为确保过热器、再热器在锅炉启动及甩负荷情况下良好的冷却,应配备有蒸气旁路、向空排气管路或限制烟温的其他设施,避免管壁超温。
2.8 一切不作为受热面使用的部件,如吊杆、梁柱、管卡、吹灰器等,其所在部位烟温超过该部件最高许用温度时,必须采取绝热或冷却措施。
在设计烟温为600~800℃的烟道中布置受热联箱时,联箱壁厚不应大于45mm。
2.9 气包、下锅筒、联箱需装设膨胀指示器。
2.10 设计确定的悬吊式锅炉本体的膨胀中心应予固定。
2.11 膜式水冷壁鳍片与水冷壁管的膨胀系数应相近。运行中鳍片顶端的温度应低于材料最高许用温度。
2.12 喷水减温器联箱与内衬套之间,以及喷管与联箱之间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其相对膨胀,并能避免气流激起的振动。其结构与布置应便于检查与修理。
2.13 空气管、疏水管、排污管、仪表管等小口径管与汽包、下锅筒、联箱相连的焊接管座,应采用加强管接头。排污管、疏水管必须具有足够的挠性,以降低小管与锅炉本体相对膨胀而引起的管座根部局部应力。
2.14 锅炉受压元件、受压部件的强度应按JB2194--77《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设计。
2.15 锅炉范围内不受热的受压管道,其外径在76mm以上者,弯管椭圆度不应超过如下规定:
2.15.1 工作压力为9.8MPa(100kgf/平方厘米)及以上的管道弯管椭圆度不大于6%;
2.15.2 工作压力小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的管道弯管椭圆度不大于7%。
2.16 锅炉受热面管子弯管椭圆度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
表1 受热面管子弯管最大椭圆度
--------------------------------------------------------------
弯曲半径R |<2.5Dw|2.5Dw~4Dw|>4Dw
----------------|------------|------------------|----------
椭圆度(%)| 12 | 10 | 8
--------------------------------------------------------------

注 Dw——管子公称外径。
2.17 管子与气包、下锅筒、联箱、管道的焊接处,应用焊接管座。管座角焊缝焊接接头型式应能保证根部焊透。
2.18 厚度不同的焊件对接时,应将较厚焊件的边缘削薄,以便与较薄的焊件平滑相接,被削薄部分长度至少为壁厚差的四倍。焊件经削薄后如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时,则应加过渡接头。
2.19 受压元件开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19.1 胀管孔不得开在焊缝上,当管孔直径d>40mm时,管孔边缘与焊缝边缘的距离不小于0.8d,管孔直径d≤40mm时,此距离不小于0.5d+12mm,以保证胀接质量;
2.19.2 焊接管孔应尽量避免开在焊缝上,并避免管孔焊缝与相邻焊缝热影响区相重合。如个别管孔无法避开焊缝及其热影响区时,只有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时方可在焊缝及其附近开孔:在开孔周围60mm(若开孔直径大于60mm时,则取孔径值)范围内的焊缝需经射线探伤合格;确认开孔边缘不存在夹渣;且此管接头焊后需经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
2.20 锅炉范围内管道和受热面对接焊缝不允许布置在管子弯曲部位。焊缝的位置除考虑便于施焊、探伤、热处理、修理外,一般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2.20.1 受热面管子的对接焊缝中心,距管子弯曲起点或气包、下锅筒、联箱外壁及支吊架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70mm;
2.20.2 锅炉范围内管道对接焊缝中心距弯曲起点不得小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距管道支吊架边缘不得小于50mm。对焊后需作热处理的焊接接头,上述距离不得小于焊缝宽度的五倍,且不小于100mm;
2.20.3 管道、受热面管子两对接焊缝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0mm,且不小于管外径;
2.20.4 管座(包括仪表管座)不应设在管道的弯曲部位。
2.21 与气包、下锅筒、联箱相接的省煤器再循环管、给水管、加药管、减温水管、蒸气加热管等,在其穿过筒壁处必须加装套管。
2.22 气包内给水分配方式,应避免造成气包内壁温度不均。
2.23 火室燃烧锅炉的炉膛与烟道应具有一定的抗爆能力。额定蒸发量220t/h及以上的锅炉,当采用平衡通风时,炉膛抗爆能力不小于3.92KPa(400mm水)。
2.24 水冷壁刚性梁及炉墙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2.24.1 刚性梁能自由膨胀且不影响水冷壁的膨胀;
2.24.2 运行中炉墙无明显晃动;
2.24.3 炉墙有良好的密封及保温性能;
2.24.4 在设计压力下,炉墙各部分不应有鼓凸、开裂、漏烟。
2.25 火室燃烧锅炉及尾部烟道应装设防爆门,防爆门的位置、面积与数量分别由锅炉制造厂和设计单位确定。防爆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动作可靠。动作时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防爆门,其出口应加引出管。
2.26 锅炉构架的各受力构件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的要求。构件应避免受热。
悬吊式锅炉炉顶主梁的挠度不应超过本身跨距的1/850。
2.27 悬吊式锅炉的吊杆螺母应有防止松退措施。尽量采用带承力指示器的弹簧吊杆,以便使吊杆受力状况控制在设计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吊杆应选用与其工作温度相适应的材料制作。
2.28 用锅炉构架承受建筑物荷重时,必须征得锅炉制造厂的同意。
2.29 在地震烈度7~9度的地区,锅炉构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2.29.1 新设计的锅炉应装设能满足抗震要求的抗震架;
2.29.2 悬吊式锅炉应有防止锅炉晃动的装置,此装置不能妨碍锅炉的自由膨胀;
2.29.3 锅炉气包应安装牢固的水平限位装置;
2.29.4 锅炉构架与锅炉房构架之间的支吊梁、平台等应采用一端固定,另一端为滑动的支承方式。滑动支承端的搁置长度应有足够的数值。
搭接在锅炉构架上的设备支架,在结构上应能防止设备位移,不允许仅靠自重摩擦固定,以防地震时脱落。
2.30 锅炉结构应便于安装、检修、运行和内外部清扫。锅炉上开设的人孔、手孔、检查孔、看火孔、通焦孔、仪表测孔的数量与位置应满足运行与检修的需要。
微正压锅炉各部位的门孔应采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可靠地密封,看火孔应有防止火焰喷出的联锁装置。
受压元件的人孔盖、手孔盖应采用内闭式结构。炉墙上的检查孔、通焦孔、看火孔的孔盖应采用不易被烟气冲开的结构。
2.31 门孔、手孔的尺寸如下:
2.31.1 气包、下锅筒椭圆人孔的规格一般为300×400mm,但不得小于280×380mm;
2.31.2 联箱手孔的短轴轴径不小于80mm;
2.31.3 炉墙上的人孔应不小于400×450mm,采用圆形结构时,其直径不小于450mm。
2.32 受热面易积灰的部位应装吹灰器,吹灰器吹灰时不应导致受热面管壁吹损。程序控制的吹灰器应具有自动疏水的功能。
2.33 锅炉再热器及其连接管在结构上应具备安装和检修时进行水压试验的条件。
2.34 工作压力大于5.88MPa(60kgf/平方厘米)的锅炉,应有供化学清洗用的管座。采用充氮方法进行停炉保护的电站锅炉应设相应的充氮管座。气包锅炉过热器联箱应设有供过热器反冲洗用的管座。
2.35 气包内部装置应安装正确、牢固,以防止运行中脱落。
汽包事故放水管口应置于气包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之间。
2.36 胀接锅炉胀接部位的结构要求、工艺要求应遵照国家劳动总局《蒸汽锅炉安全监督规程》的规定。
2.37 锅炉出厂时,必须附有下列资料:
2.37.1 锅炉图纸(总图、基础荷重图、热膨胀图、部件图、安装图、气水系统图);
2.37.2 受压元件金属材料质量证明书;
2.37.3 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
2.37.4 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水压试验证明书、焊接质量检验记录及合格证明书);
2.37.5 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2.37.6 热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2.37.7 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
2.37.8 水循环计算书(直流锅炉为水动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2.37.9 气水阻力计算书;
2.37.10 过热器、再热器壁温计算书;
2.37.11 各项保护动作整定值及各项主要参数控制指标:如气包最高、最低安全水位,炉膛熄火保护动作压力规定值,水压试验水温要求,各段过热器、再热器金属壁温控制指标(包括测点位置)等;
2.37.12 各部件总装记录(包括制造缺陷的返修处理记录);
2.37.13 设计修改的技术资料。
2.38 必须在明显地点装有金属铭牌。铭牌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锅炉型号;
最大连续蒸发量;
过热蒸气出口工作压力;
过热蒸气温度;
气包工作压力;
再热蒸气压力(进口/出口);
再热蒸气温度(进口/出口);
制造厂;
制造年月;
产品编号。
2.39 汽包、联箱等主要受压元件上应打钢印,标明产品编号、工作压力和温度。
三、金属材料与金属监督
3.1 锅炉受压元件所用的金属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冶金工业部标准或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认可的其他标准的规定。
3.2 锅炉受压元件所用的金属材料,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没有质量合格证明书的金属材料不得使用。
对合金钢材料,除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外,使用前均应逐件进行光谱复验,必要时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抽样检验。
3.3 金属材料的代用应保证代用材料在使用条件下各项性能指标均不低于设计要求。材料代用需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作相应记录。
3.4 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450℃或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5.88MPa的锅炉管道、受热面管子和部件,其材质的组织和性能变化、氧化和蠕变情况、试验检测以及其他防爆监督工作,应符合水利电力部SD107—83《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的有关规定。
3.5 用于锅炉受压元件的金属材料应按照表2、表3、表4、表5、表6的规定选用:
表2 锅 炉 钢 板
------------------------------------------------------------------------------
| | 适 用 范 围
| |--------------------------------------
钢 号 |技术标准 | 工作压力p** |壁 温 t
| |--------------------------|----------
| |MPa(kgf/平方厘米)| ℃
------------------------|------------|--------------------------|----------
20g | | | ≤450
22g | | | ≤450
12Mng |GB713 | ≤5.88(≤60) | ≤400
16Mng | | | ≤400
14MnMoVg* | | | ≤400
18MnMoNbg*| | | ≤400
------------------------------------------------------------------------------
* 供货应经调质处理。
** 制造不受辐射热的汽包和下锅筒时,工作压力不受限制。
表3 无 缝 钢 管
----------------------------------------------------------------------------------------------------
| | 适 用 范 围
钢 号 |技术标准 |----------------------------------------------------------
| | | 工作压力p | 壁 温 t
| | 用 途 |--------------------------|--------------
| | |MPa(kgf/平方厘米)| ℃
--------------------------|------------|--------------|--------------------------|--------------
| |受热面管子 | |≤450
20 |GB3087|联箱、蒸气管道|≤5.88(≤60) |≤425
--------------------------|------------|--------------|--------------------------|--------------
| |受热面管子 | |≤480
20 |YB529 |联箱、蒸气管道| 不 限 |≤430*
--------------------------|------------|--------------|--------------------------|--------------
| |受热面管子 | |≤550
15CrMo |YB529 |联箱、蒸气管道| 不 限 |≤520
--------------------------|------------|--------------|--------------------------|--------------
| |受热面管子 | |≤580
12Cr1MoV |YB529 |联箱、蒸气管道| 不 限 |≤570
--------------------------|------------|--------------|--------------------------|--------------
12Cr2MoWVB |YB529 |受热面管子 | 不 限 |≤600**
--------------------------|------------|--------------|--------------------------|--------------
12Cr3MoVSiTiB|YB529 |受热面管子 | 不 限 |≤600
--------------------------------------------------------------------------------------------------
* 使用寿命在20年以内时,可提高至450℃;
** 600℃以上的抗氧化性能较差,在考虑到氧化损失时,可用到820℃。
表4 锻 钢 件
--------------------------------------------------------------------------------------------------
| | 适 用 范 围
| |--------------------------------------------------------------------
钢 号 |技术标准 | | 工作压力p | 壁 温 t
| | 用 途 |--------------------------|--------------------
| | |MPa(kgf/平方厘米)| ℃
----------------|----------|------------------|--------------------------|--------------------
| | 大型锻件、联箱、| |
20,25|GB699|法兰盘 | ≤5.88(≤60) | ≤425
----------------|----------|------------------|--------------------------|--------------------
12CrMo|YB6 | 大型锻件 | 不 限 | ≤540
----------------|----------|------------------|--------------------------|--------------------
15CrMo |YB6 | 大型锻件 | 不 限 | ≤550
----------------|----------|------------------|--------------------------|--------------------
12Cr1MoV|YB6 | 大型锻件 | 不 限 | ≤565
----------------|----------|------------------|--------------------------|--------------------
| |法兰盘、手孔盖、不| |
A3 |GB700|与火焰接触的锻件 | ≤2.45(≤25) | ≤350
--------------------------------------------------------------------------------------------------
表5 锻 钢 件
------------------------------------------------------------------------------
| | 适 用 范 围
| |------------------------------------------------
钢 号 |技术标准 | 工作压力p | 壁 温 t
| |--------------------------|--------------------
| |MPa(kgf/平方厘米)| ℃
----------------|----------|--------------------------|--------------------
ZG25Ⅱ |GB979| ≤5.88(≤60) | ≤400
----------------|----------|--------------------------|--------------------
ZG25Ⅰ |GB979| 不 限 | ≤450
------------------------------------------------------------------------------
表6 紧 固 件
----------------------------------------------------------------------------
钢 号 |技 术 标 准|用 途①|最高使用温度(℃)②
----------------------|--------------|------------|----------------------
35 | GB699 | 螺 栓 | 420
----------------------|--------------|------------|----------------------
35CrMo | YB6 | 螺 栓 | 450
----------------------|--------------|------------|----------------------
25Cr2MoV | YB6 | 螺 栓 | 500
----------------------|--------------|------------|----------------------
25Cr2Mo1V | YB6 | 螺 栓 | 540
----------------------------------------------------------------------------

① 螺栓与螺母最好采用不同号的钢配制,如用同号钢配制时,应有不同的硬度;
② 如用作螺母,可高于表列温度30~50℃。
四、受压元件的焊接
4.1 一般规则
4.1.1 用焊接方法制造、安装和检修锅炉受压元件时,焊接母材、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热处理、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等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
锅炉受压元件焊接必须有焊接记录和检验报告。焊接接头返修时应有返修记录。
4.1.2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与所焊项目对应的考试合格的焊工担任,在焊缝附近打上焊工的代号钢印。
初次使用的新钢种、采用新的焊接工艺或焊接材料时,必须按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果对焊工进行专门训练和考试。
4.1.3 焊接设备的仪表和焊接参数调节装置,应定期进行校验。失灵时,不得继续使用。
4.1.4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质量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无损检验报告应由Ⅱ级或Ⅰ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验人员签发。检验结果应妥善保管(射线探伤底片的保管期限不应少于五年)或移交使用单位长期保存。
4.2 焊接材料
4.2.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钨棒、氩气、氧气、乙炔气、电石和焊剂等)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焊条、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并应按有关规定验收合格方能使用。凡无合格证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按批号抽检。抽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4.2.2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焊接材料的工艺性能以及焊接接头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等统筹考虑。
4.3 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
4.3.1 焊接锅炉受压元件的焊工,应按电力工业部DLJ618—1《焊工技术考核规程》和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的规定进行考试。
4.3.2 按电力工业部DLJ61—81《焊工技术考核规程》考试的焊工,焊工考试合格项目签证有效期限规定如下:
4.3.2.1 焊工考试合格证签发两年内有效,但在两年内若连续中断签证中允许焊接项目六个月以上时,签证失效。合格证失效后再参加该项目焊接工作前,应进行复验考试。复验考试时可免理论知识考核。
4.3.2.2 焊工在两年内焊接质量一贯保持优良者(射线和超声波检验一次合格率在95%以上,且水压试验无漏泄焊口),经考试委员会核准,可延长签证有效期限,但不得超过两次。
4.3.2.3 焊工的焊接质量一贯低劣或造成事故者,经考试委员会核准,注销其合格签证。被注销合格证的焊工必须经培训并重新考试合格后才能再次取得合格签证。
4.3.3 凡从事锅炉受压元件焊接质量检验的无损检测人员,应按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规定进行考核,经取得相应技术等级的资格证书后,方能进行该技术等级的检验工作。
4.3.4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规定如下:
4.3.4.1 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为三年;
4.3.4.2 有效期限结束前,经申请由相应级别的鉴定考核委员会核准,可延长有效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年;
4.3.4.3 资格证书到期后,未经核准延期的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重新考核取得资格证书。
4.4 焊接工艺的规定
4.4.1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接工艺应符合水利电力部SDJ51—8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有关规定。
4.4.2 除设计规定的冷拉焊口外,焊件装配时不允许强力对正,以避免产生附加应力。焊接和焊后热处理时,焊件应垫牢,禁止悬空或受外力作用。安装冷拉焊口使用的冷拉工具,应待整个焊口焊完并热处理完毕后方可拆除。
4.4.3 对于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的锅炉,其管子或管件的对接焊缝,应采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工艺或全氩弧焊接。其接管座角焊缝,也应尽量采用氩弧焊打底。
4.4.4 为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和热影响区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焊后热处理:
4.4.4.1 下列受压元件的焊接接头焊后应进行热处理:
a.壁厚大于30mm的低碳钢汽包、下锅筒、联箱、管子和管件等;
b.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耐热合金钢管子和管件等;
c.经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要作热处理的焊件。
4.4.4.2 对于壁厚不大于10mm的15CrMo钢和壁厚不大于6mm的12CrlMoV钢管子,当采用电弧焊或氩弧焊,焊前预热、焊后采用缓冷措施时,其焊接接头可免做热处理。
4.4.5 推荐的焊后热处理规范和要求如下:
4.4.5.1 常用钢材焊后热处理规范按水利电力部SDJ51--8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有关规定执行。特殊的钢材及焊接结构,其焊后热处理规范按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的规范进行。
4.4.5.2 对异种钢材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应按两侧钢种和焊缝统筹考虑,一般不应超过合金成分较低一侧钢种的下临界点Ac1。
4.4.5.3 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υ一般应满足25
υ<250×--------, ℃/h
δ式中 δ----壁厚,mm。
300℃以下的升、降温速度一般可不控制。
4.4.5.4 升、降温过程和恒温过程中,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的温差不得超过50℃。
4.4.5.5 测温装置和表计应准确可靠,测点不少于两点。
4.4.5.6 后热及焊后热处理应作好技术记录和标志。
4.4.5.7 对于焊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应按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的工艺及时进行后热或焊后热处理。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与焊后热处理要求相同。
4.5 受压元件缺陷的焊补。
4.5.1 受压元件缺陷焊补应慎重。重要受压部件(如汽包),焊补前应进行严格的焊补工艺评定试验,焊补技术方案应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批准。
4.5.2 焊补工作由合格焊工担任,焊补前应按焊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进行模拟练习。
缺陷清理宜用机械方法加工,并在焊补前用无损检验手段确认缺陷已彻底清除。
4.5.3 受压元件因应力腐蚀,蠕变和疲劳等产生的大面积损伤不宜用焊补方法处理。
焊缝局部缺陷返修挖补的技术要求与受压元件缺陷的焊补相同,同一部位挖补不得超过三次。
4.5.4 受压元件缺陷焊补和焊缝超标缺陷挖补后,应进行100%的无损检验,必要时进行金相检验、硬度检查和残余应力测定。
4.5.5 受压元件补焊后的热处理宜采用整体热处理,也可以采用局部热处理。
局部热处理时,应采用环向整圈加热的方法,加热宽度每侧不小于壁厚的3倍。同时要控制不加热部分的温度梯度,以减少残余应力。
热处理用的加热方法,以实现均匀加热为目的,对厚大部件推荐采用工频感应加热、红外加热或其它均匀加热方法。
4.6 焊接检验
4.6.1 受压元件的焊接质量检验包括以下内容:
4.6.1.1 外观检查;
4.6.1.2 机械性能试验;
4.6.1.3 无损探伤;
4.6.1.4 金相与断口检验(折断面);
4.6.1.5 热处理后的硬度检查;
4.6.1.6 水压试验。
4.6.2 锅炉受压元件的全部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质量应符合如下要求:
4.6.2.1 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的规定,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4.6.2.2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无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
4.6.2.3 汽包,下锅筒,联箱的纵、环焊缝及封头的拼接焊缝无咬边。管子对接焊缝和管接头角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0.5mm,总长度(焊缝两侧之和)不超过管子周长的20%,且不超过40mm。
4.6.3 制造与配制锅炉受压元件时,焊接接头机械性能检验的抽检比例、试件的制取和加工,按国家劳动总局《蒸气锅炉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安装和检修锅炉受压元件时,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检验的抽验比例,试件的制取和加工,按水利电力部SDJ51--8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的有关规定进行。
对锅炉受热面管子,如焊工的焊接质量稳定,且每种管径和钢材的对接焊口数量不超过10个时,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可不做机械性能抽查。
4.6.4 为检验受压元件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对焊接接头应作拉力、冷弯和必要的冲击韧性试验。试样数量规定如下:
4.6.4.1 拉力试样2个;
4.6.4.2 冷弯试样2个(一个面弯,一个背弯);
4.6.4.3 当焊件壁厚大于或等于12mm(单面焊壁厚大于或等于10mm)时,梅氏冲击试样3个。
冲击试样的刻槽应尽量开在包括最后焊道的焊缝侧面。如有要求,可开在熔合线或热影响区内,此时刻槽应平行于焊缝表面。汽包、下锅筒和联箱纵缝检查,当板厚为10~70mm时,应从检查板纵向切取全焊缝金属拉力试样一个;当板厚大于70mm时,应切取全焊缝金属拉力试样2个。
4.6.5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合格标准
------------------------------------------------------------------------------------------------------
项 目 | 钢 种 | 标 准 | 备 注
----------------------|----------------------|----------------------------------|------------------
拉抗强度 | |不低于母材规定抗拉强度的下限 |
----------------------|----------------------|----------------------------------|------------------
冲击韧性(J/平方厘米)|低碳钢、奥氏体钢 | ≥60 |
|其它合金钢 | ≥50 |
----------------------|----------------------|----------------------------------|
全焊缝延伸率δ5 | |不低于母材规定值的80% |
----------------------|----------------------|----------------------------------|------------------
| | 不低于母材规定值的下限。 | 抗拉试验若断口
| |当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 |在焊缝上,其断口
全焊缝的抗拉强度 | |于490MPa(50Kgf/平方毫米),|处不允许有超过断
与屈服强度 | |且焊缝金属的屈服强度高于母 |口检查允许范围的
| |材规定值,则允许焊缝金属的 |缺陷
| |抗拉强度比母材规定值下限低 |
| |19.6MPa(2Kgf/平方毫米) |
------------------------------------------------------------------------------------------------------
续表
------------------------------------------------------------------------------------------------------
项 目 | 钢 种 | 标 准 | 备 注
----------------------|----------------------|----------------------------------|------------------
|双| 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T| 180°** | 冷弯试验当试样
| |限小于430MPa的低碳钢| |弯曲到规定的角度
| | 母材抗拉强度规定值下| 180°** |后,其拉伸面上不
|面|限为430~530MPa的低| |得有长度大于1.5
| |碳钢 | |mm的横向裂纹或
冷弯试验弯曲角α |焊| 普通低合金钢 | 100°** |缺陷,也不得有长
| | 铬钼钢和铬钼钒钢 | 50°** |度大于3mm的纵
| | 奥氏体钢 | 100°** |向裂纹或缺陷(四
|--|----------------------|----------------------------------|棱开裂不计)
|单| 低 碳 钢 | 90°** |
|面| 奥氏体钢 | 90°** |
|焊| 其它合金钢 | 05°** |
------------------------------------------------------------------------------------------------------

注 需作热处理的焊缝,试样应在热处理后切取,采用代样时,试样与工件应同时热处理。
* 试验所用弯轴直径为试样厚度的2倍,支座间距为试样厚度的4.2倍。
** 试验所用弯轴直径为试样厚度的3倍,支座间距为试样厚度的5.2倍。
机械性能试验如有某些项目不合格时,应从原焊制的检查部件中作双倍试样复验,复验不合格时判为不合格。
4.6.6 焊接接头机械性能检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
4.6.7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无损探伤可选用射线透照或超声波探伤法进行,必要时应作磁粉和着色探伤。
4.6.8 汽包和下锅筒焊缝应作100%的射线探伤或100%的超声波探伤加至少25%的射线探伤。25%的射线探伤的抽查比例应包括全部T字接头和经超声波探伤发现的质量可疑部位。
4.6.9 锅炉范围内的管道、受热面管子和联箱对接焊缝无损探伤的数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
锅炉范围管道、受热面管子和联箱焊缝无损探伤检查比例(%)
----------------------------------------------------------------------------------------------
锅炉工作压力 |小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大于和等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
|----------------------------|----------------------------------
管 子 类 别 | 制造焊口① | 现场焊口②| 制造焊口① | 现场焊口②
----------------------------|--------------|------------|----------------|----------------
受热面|工作温度大于450℃ | 100 | 25 | 100 | 25
管 子|工作温度450℃及以下 | 25 | 5 | 100 | 25
------|--------------------|----------------------------------------------------------------
| 直径大于150mm,或 |
炉外③|壁厚大于等于20mm | 100
管 道| 直径大于或等于159 | 25
|mm,且壁厚小于20mm |
----------------------------|----------------------------------------------------------------
联 箱 | 100
----------------------------------------------------------------------------------------------

① 制造焊口包括电厂自行制作的受热面管子焊口在内。
② 现场焊口指安装或检修焊口。
③ 炉外管道指处于炉外不受热部分属于锅炉本体循环系统内的管子,例如下降管、导气管、各种连
通管等。
4.6.10 锅炉受压元件角焊缝应进行表面探伤。射线或超声波探伤的数量规定如下:
4.6.10.1 工作压力大于等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时,集中下降管角焊缝应作100%的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汽包、下锅筒、联箱的接管座角焊缝(包括打底焊缝)应作25%的无损探伤抽查。
4.6.10.2 工作压力小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时,集中下降管角焊缝应作25%的射线或超声波探伤;汽包、下锅筒、联箱的接管座角焊缝(包括打底焊缝)应作10%的无探伤抽查。
4.6.10.3 对易产生再热裂纹的钢材,在消除应力退火后,接管座角焊缝应作100%的无损探伤。
4.6.11 汽包、下锅筒焊缝经无损探伤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其延伸方向或可疑部分作双倍补充检验。联箱、受热面管子和锅炉范围内管道的对接焊缝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对该焊工所焊的接头作双倍复验。
补充检验和复验仍不合格,则判该批对接焊缝为不合格。
4.6.12 受压元件焊缝的无损探伤结果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
4.6.12.1 汽包、下锅筒和联箱的对接焊缝:
a.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2《钢焊缝射线照相及底片分类法》的规定,不低于二级焊缝为合格。
b.超声波探伤应符合JB1152--82《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规定,达到一级焊缝为合格。
4.6.12.2 管子和管道对接焊缝:
a.射线探伤应符合SD143--8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验篇)》的规定;
b.超声波探伤应符合SDJ67--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的规定;
c.集中下降管角焊缝超声波探伤应符合JB3144--82《锅炉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标准》的规定。
4.6.13 下列焊接接头应进行金相检验:
4.6.13.1 工作压力大于9.8MPa(100kgf/平方厘米)的锅炉汽包和下锅筒,或介质温度大于450℃的联箱,受热面管子和管道的对接接头都应进行宏观检验;
4.6.13.2 汽包、下锅筒和联箱上接管座的角焊缝应进行宏观检验;
4.6.13.3 属于上述两条范围内,其焊接接头容易产生淬火硬化、显微裂纹、过烧等缺陷的焊件,还应作微观检验。
4.6.14 金相检验的试样,应按下列规定切取:
4.6.14.1 对于汽包、下锅筒和联箱的对接接头,应从每块检查板上切取一个金相试样。
4.6.14.2 检查受热面管子的对接接头时,应从每200个生产焊件中切取一个金相试样,不足200个的切取一个,也可以从机械性能试件割取的管子上切取。对于安装和检修焊口,可从代样上切取。
4.6.14.3 检查锅炉范围内管道的对接接头时,从每个检查试样上切取一个金相试样。
4.6.14.4 检查汽包、下锅筒和联箱上接管座的角焊缝时,应将接管座分为壁厚大于6mm和壁厚等于或小于6mm两种。对每种接管座,每焊200个角焊缝应以相同技术条件焊接一个检查代样,在此代样上切取一个金相试样。
4.6.14.5 当4.6.14.2、4.6.14.3、4.6.14.4款焊接接头的数量不超过10个时,如焊接质量稳定,经厂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可免做金相检验抽查。
4.6.15 金相试样的加工要求,应符合SDJ51--8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宏观检验须检查两侧横切面,微观检验只检查一侧横切面。微观金相试样,可用宏观试样制备。角焊缝的金相试样,应沿检查接头的中心线作切面检验。
4.6.16 金相检验的合格标准规定如下:
4.6.16.1 宏观检验:
a.无裂纹、疏松;
b.坡口边缘、焊层间和焊道中无未熔合;
c.未焊透、内凹、气孔和夹渣不超过表9的规定。
表9 断口检验和金相宏观检验合格标准
------------------------------------------------------------------------------------------------------
壁 厚 | S≤6mm | S>6mm
缺陷种类 | |
------------------------------|----------------------------------------------------------------------
裂纹、未熔合 | 不 允 许
------------------------------|----------------------------------------------------------------------
根部未焊透 |总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0%;深度不大于厚度的15%,且不大于1.5mm
------------------------------|----------------------------------------------------------------------
内凹(塌腰) | 深度不大于厚度的25%,且不 | 深度不大于厚度的20%,且不大于
|大于1mm |2mm
------------------------------|--------------------------------|------------------------------------
| 径向不大于厚度的25%,且不 | 径向不大于厚度的25%,且不大
单 个 气 孔 |大于1.5mm |于4mm
| 轴向、周向不大于2mm | 轴向、周向不大于厚度的30%,
| |且不大于6mm
------------------------------|--------------------------------|------------------------------------
| 径向不大于厚度的25%,且不 | 径向不大于厚度的20%,且不大
单 个 夹 渣 |大于1.5mm |于4mm
| 轴向、周向不大于厚度的30%,| 轴向、周向不大于厚度的25%,
|且不大于2mm |且不大于4mm
------------------------------|--------------------------------|------------------------------------
| | 每1平方厘米面积内有直径φ≤0.8
| |mm气孔(或夹渣)不超过5个,
密集气孔与夹渣 | 不 允 许 |或其总面积不超过3平方毫米。相邻缺
| |陷间距离如超过最大缺陷长度的5
| |倍时,则按单个论
------------------------------|--------------------------------|------------------------------------
沿壁厚方向同一直线上各种缺 | 不大于厚度的25% |不大于厚度的25%,且不大于4mm
陷的总和 | |
------------------------------|----------------------------------------------------------------------
沿圆周方向气孔和夹渣的总和 | 沿圆周方向10倍壁厚的范围内,气孔和夹渣的累计长度不超过壁厚
------------------------------------------------------------------------------------------------------

当存在有a或b项缺陷时,以宏观检验不合格论。如仅存有c项缺陷时,允许以双倍试样复验,复验不合格时则判为不合格。
4.6.16.2 微观检验:
a.无裂纹;
b.无过烧组织;
c.没有淬硬性马氏体组织。
当存有a或b项缺陷时,以微观检验不合格论。如仅存有c项缺陷时,允许在重新热处理后以双倍试样复验,复验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6.17 锅炉受热面管子应作焊缝折断口检验,断口检验应在10倍体视显微镜下进行。
断口检验的抽查比例为每个钢种每种管径抽查二百分之一,但不少于一个。断口检验应包括整个试件断面,凡存在过烧、疏松或超过表9所列缺陷时,则认为断口检验不合格。
4.6.18 受压元件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质量,可用测定表面硬度的方法进行检查,热处理后焊缝及热影响区的布氏硬度(HB)不应超过母材布氏硬度值加100,且不大于300。
4.6.19 热处理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度超过规定值时,应按照热处理的班次增加复验数量,以查明原因。对热处理不合格的焊接接头,应重新进行热处理并再次作硬度检查。
4.6.20 受压元件焊接后的水压试验应在无损检验和热处理后进行。工作压力等于或大于13.7MPa(140kgf/平方厘米)的管子、联箱及其类似元件试验压力为元件工作压力的1.5倍,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5分钟。对接焊的受热面管子及其受压管件,应逐根、逐件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2倍,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20秒。锅炉整体水压试验按第九章的规定进行。
五、主要附件、仪表及给水泵
5.1 安全阀
5.1.1 每台锅炉至少装两个安全阀。过热器出口,再热器进口和出口,直流锅炉启动分离器都必须装安全阀。
直流锅炉一次气水系统中有截断阀者,截断阀前一般应装设安全阀,其数量与规格由制造厂确定。
5.1.2 安全阀的起座压力按表10的规定调整与校验。制造厂有特殊规定的例外。
安全阀的回座压差,一般应为起座压力的4~7%,最大不得超过起座压力的10%。
安全阀在运行压力下应具有良好密封性能。
5.1.3 汽包和过热器上所装全部安全阀排放量的总和必须大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
表10 安全阀起座压力
------------------------------------------------------------------------------------------
安 装 位 置 | 起 座 压 力
------------------------------------------------|----------------------------------------
| 汽包锅炉工作压力 | 控制安全阀 | 1.04倍工作压力
| P<5.88MPa | |
汽包锅炉的汽包或 |(<60kgf/平方厘米)| 工作安全阀 | 1.06倍工作压力
过热器出口 |--------------------------|----------------|----------------------
| 汽包锅炉工作压力 | 控制安全阀 | 1.05倍工作压力
| P>5.88MPa | |
|(>65kgf/平方厘米)| 工作安全阀 | 1.08倍工作压力
------------------------------------------------|----------------|----------------------
| 控制安全阀 | 1.08倍工作压力
直流锅炉的过热器出口 | 工作安全阀 | 1.10倍工作压力
------------------------------------------------|----------------|----------------------
再 热 器 | | 1.10倍工作压力
------------------------------------------------|----------------|----------------------
启 动 分 离 器 | | 1.10倍工作压力
------------------------------------------------------------------------------------------

注 1.对脉冲式安全阀,工作压力指冲量接出地点的工作压力,对其他类型安全阀指安全阀安装地
点的工作压力;
2.过热器出口安全阀的起座压力应保证在该锅炉一次气水系统所有安全阀中,此安全阀最先动
作。量。当所有安全阀开启后,锅炉蒸气压力上升幅度不得超过工作安全阀起座压力的3%,且不得使锅炉各部分压力超过计算工作压力的8%。
再热器进、出口安全阀的总排放量为再热器最大设计流量的100%,直流锅炉启动分离器安全阀的排放量应大于锅炉启动时的产气量。
5.1.4 过热器、再热器出口安全阀的排放量应保证过热器、再热器在安全阀动作时,能有足够的冷却。
5.1.5 安全阀的排放量由制造厂提供。当制造厂没有提供排放量资料时可参照下式计算:式中 E=cA(10.2p+1)K
E——安全阀的排放量,kg/h;
P——安全阀的起座压力(表压),
MPa;
A——安全阀的排气面积,一般可
用πd平方/4,平方毫米;
K——安全阀进口处蒸气比容的修
正系数(蒸气压力按安全阀
起座压力计算),见表11;
c——安全阀的排气常数,可按下
式计算,当缺乏排量系数时,
也可按表12选用;
c=0.5145aF/A其中 a——安全阀排量系数;
F——安全阀的最小流通面积,
平方毫米。
表11 比容修正系数K
------------------------------------------------------------------------------------------------
蒸气压力P及种类 | K
----------------------------------------------------|------------------------------------------
≤11.7MPa | 饱 和 蒸 气 | 1
(≤120kgf/平方厘米)|------------------|------------------------------------------
| | --------
| 过 热 蒸 气 | √B/C
| | --------------------------------
| | 或 √1000/(1000+2.7A)
--------------------------------|------------------|------------------------------------------
>11.7MPa | 饱 和 蒸 气 | ------------------------------
| | √2.1/(10.2P+1)B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国建设银行受理JCB信用卡业务规程(试行)

建设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受理JCB信用卡业务规程(试行)
建设银行



(一)本规程中的用语定义
a/JCB :JCB CO.,LTD。
b/JCBI :日本国际信用卡有限公司。
c/JCBI〈亚洲〉:JCB国际亚洲有限公司(JCB International (ASIA) Limited)。
d/JCBI北京 :JCBI中国北京市的代表处
e/银行 :办理JCB业务,并且开设有备用金帐户的中国国内的建行的总行。
f/代办行 :虽然没有开设备用金帐户,但也办理JCB业务的建行分/支行。
g/特约店 :与JCB及建行签订特约协议的各类商户。
h/特约店代号 :在特约店协议书上,JCBI给特约店的代号。
i/冲数 :由于本操作规程上所规定的理由而进行的退款,或因未履行合约书或操作规程的内
容而进行的退款作业。
j/JCB卡 :由JCB、JCB的直属、附属机构,或由JCB、JCBI承认的公司所发行的信用卡。或者,
JCB、JCBI特别通知建行在两者间达成协议的信用卡。
会员 :在JCB信用卡上记有姓名,并得到JCB认可的JCB卡的持有者。
c/特约协议 :JCBI、建行和特约店签订的在该特约店内受理JCB卡的协议。特约协议的内容须为
建行、JCBI及JCBI〈亚洲〉三方决定并承认。
n/备用金帐户 :JCBI〈亚洲〉为和建行结算,在其总行开设的日元活期存款帐户其存款帐户是有利
息的,建设银行按伦敦同业银行存放利率(LIBOR利率)计息。今后,因日元短期
优惠利率的调整或其他重大事件,存款利率发生相应变化时,建行应提前一周通知
JCBI。
n/JCB授权中心 :会员的利用金额超过授权限额时,给与承认或拒绝(包含取现)的JCB的权力机构。
o/取消名单 :列有无效JCB卡号码的名单。
p/授权号码 :JCBI或JCB授权中心以及JCBI指定的机构为承认在特约店进行的销售而授予的号
码。
q/紧急取消名单 :除取消名单外,JCBI或JCBI〈亚洲〉随时发出的无效卡名单。
y/授权限额 :特约商户无需取得授权号码,即可对会员受理JCB卡业务的最高交易金额。
(二)关于特约店业务
a 银行、代办行应在中国境内尽力建立特约店。
b 银行、代办行就特约店是否正确地办理着JCBI卡的业务,是否备有各类单据(签帐结算单)及取消名单,是否在醒目的地方张贴或放置JCB徽标等,要予以确认,要定期回访特约店,对于特约店的服务及其维护管理,也必须作出努力。
c 银行、代办行必须经常性地对特约店作以下业务指导,并竭力督促其履行。
(对于新建立的特约店,必须进行详细的业务指导。)
〈1〉受理JCB卡时,必须按以下项目确认该卡是否有效。
有效的JCB卡必须符合以下4项内容。
(1)卡的编号没有列在“取消名单”或“紧急取消名单”上。
(2)卡在使用时仍在有效期限内。
(3)卡的正面有卡编号、会员姓名、有效期限、JCB专用激光防伪商标(HOLOGRAM)卡的背面有会员签名的字样,且无任何涂改或损毁。
(4)卡的设计及外观符合标准JCB卡。
〈2〉卡背面的签字必须与签购单据上的签字一致。
〈3〉签帐金额如超过授权限额,必须取得授权号码。
〈4〉签购单上必须能够清楚地阅出有效JCB卡的资料、会员签名、签帐的金额和特约店名称或其代号(由JCB提供的压卡机上记有特约店的名称和代号,如没有JCB的压卡机,则可使用别的压卡机)。
〈5〉结算单上必须写入特约店的名称和建行专用的JCB特约店代号。
〈6〉不得让会员从特约店支取现金。
〈7〉不得拒绝有效JCB卡的签帐。
〈8〉会员签帐时,特约店不得将回扣的金额加在销售金额上。
〈9〉一次的交易额不得分两张单据填写。
〈10〉遇上列入“取消名单”或“紧急取消名单”上的,或有明显涂改的JCB卡,必须拒绝其签帐并把该卡扣留,交予建行。
〈11〉特约店把会员卡面资料压印在签购单上,将特约店代号、特约店名、会员的交易金额全部填入签购单后,让会员签字。
〈12〉特约协议的条件
①特约协议规定,特约店须将会员交易金额的4%支付给建行。
②特约协议上,规定了各特约店的授权限额。
〈13〉根据本规程第十条,指导特约店进行取消单据的处理。
d 银行及代办行应尽快将特约店与建行签署的特约协议及商户介绍说明(如果该特约店具备)寄送给JCBI〈北京〉或JCBI指定的代表处。(寄送地址参照本规程第十一条)JCBI在判定可以缔结的情况下,在特约协议上签名,给予特约店代号,通知银行或代办行。特约协
议要得到JCBI的同意并有其签印才生效。
银行或代办行保管特约协议的存根。
e 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与JCBI之间业已签订特约店协议的特约店,银行、代办行重新签订特约店协议时,必须事先向JCBI说明其协议的必要性等情况,争得JCBI的同意。
f 银行、代办行应尽快将JCBI所编的特约店代号通知特约店,并提供以下有关受理JCB卡业务的必须用品。有关受理JCB卡业务办公用品的关税,由JCBI和银行各负担50%。
(1)签购单
(2)结算单
(3)JCB不干胶张贴
(4)JCB标志牌
(5)压卡机
(6)其他JCBI或JCB〈亚洲〉认为必要的用品。
g 上述f项所规定的用品,未经JCBI的同意,银行、代办行不得用于JCBI规定之外的其他目的。
h 对于JCB特约店,如果JCBI认为有必要终止协议,银行、代办行应解除与该特约店的协议。特约店要停止特约协议时,须提前六十日书面通知银行或代办行。在办理终止协议期间,特约店须继续受理JCB卡,停止特约店业务后,特约店须返还JCB提供的用品。
i 特约店协议终止或解除后,建行应尽力将根据f项所提供的用品从特约店收回。
j 特约店在没有最新取消名单时,可向银行或代办行索要。银行或代办行在接到请求后两个工作日内将取消名单寄给特约店。必须通知特约店,在最新取消名单到达之前,前一次的取消名单有效。
k 如特约店受理JCB卡时违反第二条c项的规定,银行或代办行应拒绝支付交易金额,所产生的损失由特约店承担。
(三)特约店的清款
a 特约店把签购单、结算单同时交给代办行(银行),代办行(银行)在确认它们符合特约协议以及本“操作规程”的规定以后,依据特约协议上的规定,从会员签购的金额中抽取4%后支付给特约店。银行及代办行把销售金额支付给特约店时,银行及代办行必须负责把款转入特约
店的正当帐户。没有转入正当帐户的,或支付给非JCB特约店的,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代办行(银行)承担。
b 银行、代办行对特约店所呈交的签购单必须留意以下几点,一旦发现签购单有下述情况,则银行、代办行不得向特约店支付该签购单的清款,并迅速将该签购单的详细资料通知JCBI〈亚洲〉,待JCBI〈亚洲〉向会员查证。经查证后,若会员对该签购单无异议,则JCBI
〈亚洲〉应立即通知银行、代办行把该签购单的清款支付给有关的特约店。
(1)没有会员签名的签购单。
(2)经过涂改的签购单。
(3)从签购单上,不能清楚地阅出JCB卡的编号、会员姓名、有效期、特约店名、消费日期和签帐金额等。
(4)签购单的签帐金额已经超过授权限额,但没有填写授权号码。
(5)签购单的日期(即会员签帐的日期)已经超过三十天才申请清款的签购单。
(6)当发生签帐时,被压印在签购单上的内容,不是一张有效JCB卡的资料。
(7)JCB卡以外其他信用卡的销售。
c 银行、代办行给特约店办理清款时,如“结算单”上有以下几点的话,必须让特约店加以订正,无法改正的由银行或代办行加以订正,银行、代办行均无法订正时,须退回特约店。
(1)结算单上没有写入特约店的店名和代号。
(2)结算单上各栏(签购单张数,购货总额,特约单位实收金额)的数字与呈交来的签购单不一致。
d 银行或代办行须保留签购单的“代办行存根”一年,以备JCBI〈亚洲〉的需要。查用时,必须将“代办行存根”复印件提供给JCBI。
(四)办理取现业务
a 根据操作规程的规定,取现业务只限于银行、代办行。如有特约店办理取现业务,一经发现,银行、代办行应立即终止受理该特约店的清款申请。至于该特约店与JCBI及建行签定的特约协议终止与否,则由JCBI决定。
b 银行、代办行受理取现时,把会员希望提取的金额填入“取现单”的指定栏内,并让会员签字。此外,必须按第2条c项〈1〉的规定,确认会员所用的JCB卡为有效卡,并要求会员出示护照。首先,要确认护照上照片与持卡会员是否为同一人,然后,对照JCB卡上所印资料
。有疑问时,银行、代办行必须立即与JCB授权中心或JCB授权中心指定的机构联系,辨别该卡的真伪。无疑问时,银行、代办行必须受理取现业务。
c 当会员要求的金额超过人民币(RMB)1500元(不包括手续费)时,银行、代办行必须取得该笔现金的授权号码。
d 银行、代办行必须把JCB徽标(不干胶式或透明塑料立式),张贴或摆放在大堂内醒目的地方。
(五)关于授权作业
a 银行及代办行在营业时间内必须受理特约店的授权请求,并与JCB授权中心或JCBI〈北京〉、JCBI〈亚洲〉联系。
b 不同类别的授权限额以下列为准。
销售货币为人民币时:
饭店、宾馆: 10000元
购物商店: 7500元
餐 厅: 7500元
销售货币为港币时:
饭店、宾馆: 10000HK$
购物商店: 7500HK$
餐 厅: 7500HK$
JCBI在必要时,可以更改特定特约店、商户、地区的授权限额。
c 银行及代办行向JCB授权中心或JCBI〈北京〉、JCBI〈亚洲〉取得授权号后,将授权号通知请求授权号的特约店。
d 关于使用CAT/EDC的授权,另行规定。
(六)建行与JCBI的结算业务
a 代办行办理完特约店的清款后,凭特约店呈交的“签购单”、“结算单”填制“总计单”。从银行支取已付给特约店的全部金额及代办行手续费。
b “总计单”上“代办行手续费”一栏为利用总额的百分之一点五;取现的“取现总计单”上“代办行手续费”一栏为会员取现金额的百分之一点五。
c 代办行按填制“总计单”当天的日元对人民币的T.T.B牌价(中国政府制定的外汇电买牌价)兑换成日元,委托银行从备用金帐户提取支付给特约店的金额及“代办行手续费”的总和,即“代办行实收金额”,或会员取现金额及“代办行手续费”的总和,亦即“代办行实收金
额”。在“总计单”(取现总计单)上填入借计核对号码,将JCB存根附上用该总计单处理的签购单、结算单或取现单,以最安全、便捷的形式送交JCBI〈亚洲〉。代办行保存“总计单”(取现总计单)上的“代办行存根”一年以上,在JCBI〈亚洲〉查询时,须在21日内,将
“代办行存根”的复印件提交给JCBI〈亚洲〉。
d 银行确认代办行所作的“总计单”(取现总计单)计算无差错后,依据“总计单”(取现总计单)从备用金帐户提取并支付给代办行。银行保存总计单(取现总计单)一年以上,在JCBI查询时,须在21日内将“银行存根”的复印件提供给JCBI〈亚洲〉。
e 银行必须在每周一业务终了前,以附表(一)的格式,把上周(周一至周日)的JCB卡结算内容用电传通知JCBI〈亚洲〉。
f 银行、代办行把所收到的“签购单”、“结算单”、“总计单”、“取现单”、“取现结算单”、“取现总计单”以最安全最快捷的方式邮寄JCBI〈亚洲〉,每周两次。总计单上填好借记核对号。邮寄费用由发信者负担。
g 银行、代办行收到的全部“签购单”,银行、代办行收到的全部“取现单”,须在会员签帐日期45天内递送JCBI〈亚洲〉。超过该日期才交给JCBI〈亚洲〉的,根据本规程的规定,成为冲数的对象。
h 银行应在每月月初5日内,将上一月的备用金帐户的银行结单(NONTHLY STATEMENT)送交JCBI〈亚洲〉,结算上的各项清算记录,必须记入总计单及取现总计单的借记核对号码。
i 备用金帐户如发生透支情况,银行必须立即以电传通知JCBI〈亚洲〉。JCBI〈亚洲〉收到通知后,在两个工作日之内(不包括周六、周日及香港公休),必须把透支金额存入开设在建行总行的日元帐户。如JCBI〈亚洲〉未能在两个工作日内按时把透支金额存入,JC
BI〈亚洲〉须从透支当天起算,支付透支利息给建行,透支利息按建行总行给予其同业银行现行透支利率计算。
g 在办理结算时,银行如误支备用金,除返回已支金额外,其应得利息照付。
(七)错误结算及备用金的冲数
a 银行、代办行如发现本规程第三条b项所述的“签购单”或“取现单”时,银行、代办行必须将“签购单”退还给特约店;将“取现单”退还给代办行。
b JCBI〈亚洲〉如发现特约店所呈交的“签购单”或银行、代办行所受理的“取现单”有以下的情况并且已经发生,应通知银行或代办行,并附上清单。银行、代办行接到通知后,必须在10天内将退还金额存入备用金帐户。
(a)属于本规程第三条b项所述的“签购单”。
(b)会员对所购商品,所提供的服务表示不满,以致要求退货和赔偿。
(c)会员虽退回商品,却尚未消帐。
(d)对同一笔交易申请清款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签购单”。
(e)会员未用卡进行消费的“签购单”。
(f)会员曾经进行签帐,但签帐金额与特约店呈交的签购单金额不相符。
(g)从会员签帐日起,超过45天,才送抵JCBI〈亚洲〉。
(八)伪造,滥用盗窃JCB卡消息的通报
a JCBI一旦发现有关伪造、滥用、盗窃JCB卡这方面的消息时,必须通过JCBI〈亚洲〉或JCBI〈北京〉或经JCBI指定的事务所把消息尽快通知银行、代办行。
b 银行、代办行若知有关伪造、滥用、盗窃JCBI卡这方面的消息,也必须从速通知JCBI〈亚洲〉或JCBI〈北京〉或经JCBI指定的事务所。
(九)取消名单及紧急取消名单
a JCBI或JCBI〈亚洲〉每周两次将取消名单寄送给银行、代办行及特约店。
银行及代办行在每月月终前一日或每月14日之前未收到新取消名单时,尽早向JCBI〈北京〉或JCBI〈亚洲〉索要。
b JCBI或JCBI〈亚洲〉将随时向银行、代办行寄送紧急取消名单。紧急取消名单自收到后,与取消名单具有同等效力。
c 取消名单上的有效期,从收到日直至下次取消名单到达为止。紧急取消名单的有效期从收到日至通知上所标明日期后的四十五日止。
d 此外,关于取现业务,银行、代办行在收到当月有效的取消名单之前,无论金额多少,均须申请授权号码。
e 银行或代办行从第三者处获得JCB卡的丢失、被盗等任何消息时,均须立即与JCB授权中心取得联系。
f 银行或代办行接到扣留的JCB卡时,应立即与JCBI或JCBI〈亚洲〉联系,并将卡剪为两段,与有关材料一起交给JCBI或JCBI〈亚洲〉。JCBI在确认后,向扣留卡者付奖酬金。奖酬金从备用金中支取。与单据结算一起处理。
g 奖酬金的金额标准如下:
拾到JCB卡 :相当于15US$的人民币
扣留取消名单所登卡 :相当于50US$的人民币
扣留紧急取消名单所登卡 :相当于100US$的人民币
扣留取消名单、紧急取消名单均登卡 :相当于100US$的人民币
取消名单、紧急取消名单上无记录,但
按JCB授权中心指示扣留JCB卡 :相当于100US$的人民币
(十)单据的取消处理
会员向特约店退货,而特约店已将签购单结算完毕时,特约店按以下要领处理。
1 要求会员出示购入该商品时使用的同一张JCB卡。
2 将该JCB卡压印在“签购单”上。如会员的JCB卡不在手上,则将卡号、有效期、会员姓名记录下来。
3 填入取消金额,在“签购单”所有页上(签购单为四联),用红笔写上“取消”二字。
4 将取消单据与当天的“签购单”一起填制总计单后,提交给银行或代办行,进行结算。
(例)(1)退货金额 : RMB100元
(2)当天的签购单总额 : RMB500元
(3)当日总计金额 : RMB400元
(4)当日总计的结算金额: RMB384元
(即为银行及代办行支付给特约店的金额)
银行及代办行进行通常的结算业务即可。
b 如果当天没有其他签购单,进行取消单据的结算时,特约店同时填制“取消单据”和总计单,与应退金额一起提交给银行及代办行。
银行或代办行收到特约店的退款后,加上银行的手续费(取消金额的1.5%退还备用金帐户。)
(例)(1)退货金额 : RMB100元
(2)特约店退还金额 : RMB96元
(3)银行或代办行退还手续费 : RMB1.5元
(4)银行退还给帐户金额 : RMB97.5元
JCBI〈亚洲〉及JCBI〈北京〉联系地址
JCBI(ASIA):香港九龙尖沙咀汉口道28号
亚太中心501~502室
电话:23668013 FAX:27212092
TO:JCBI A
FM:中国建设银行
RE WK/OO (城市名)
(签购总计单)(借记核对号码)
SDAA××××~××××(总计单张数)(JCBI(ASIA)应向银行支付金额)
(取现总计单)(借记核对号码)
CDAA××××~××××(总计单张数)(JCBI(ASIA)应向银行支付金额)
GHARGE BACK (有关SDAA或CDAA的借记核对号码)
(JCBI (ASIA)应向银行支付金额)
TOTAL: (总 金 额)
BAL: (备用金帐户的余额)



1996年8月9日

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2005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81号

《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8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认证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培训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培训机构,是指对从事认证评审、审核、检查以及其他与认证活动有关的人员进行基本培训活动的组织。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培训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认证培训机构及其认证培训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对所辖区域内的认证培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国家鼓励认证培训机构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以下简称认可机构)的认可,以保证其持续、稳定地具有认证培训能力。



第二章 设立条件和批准程序

第六条 设立认证培训机构,应当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培训活动。

第七条 设立认证培训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培训教学设施及办公条件;

(二)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20万元;

(三)有4名以上具有注册培训教师资格的专职教师,每项课程的专职教师不得少于2名;

(四)有符合有关认证培训机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五)拥有自有或者相关组织授权的知识产权培训课程;

(六)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设立外商投资的认证培训机构除应当符合上述条件外,外方投资者还应当取得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法律规定的认证培训从业资格和认证培训授权,并具有认证培训授权相应的师资。

第八条 设立认证培训机构的审批程序:

(一)设立认证培训机构的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国家认监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二)国家认监委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请的书面决定;

(三)国家认监委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查和核实,并在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向申请人出具《认证培训机构设立批准通知书》,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申请人凭国家认监委出具的《认证培训机构设立批准通知书》,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凭依法办理的登记手续领取《认证培训机构批准书》。

国家认监委应当公布依法设立的认证培训机构名录。

第九条 《认证培训机构批准书》有效期为4年。

认证培训机构需要延期使用《认证培训机构批准书》的,应当在《认证培训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前90日内向国家认监委提出申请。

第十条 境外认证培训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应当经国家认监委书面备案,方可从事有关业务联络、市场调研、技术交流等宣传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培训经营性活动。

第十一条 认证培训机构分包境外认证培训机构或者组织的相关培训课程,应当经国家认监委批准。

第十二条 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可以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内审员培训活动,但认证机构不得对向委托其认证的认证委托人开展内审员培训活动。

内审员培训教师应当具有高级审核员或者高级咨询师资格。



第三章 行为规范

第十三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认监委制定的认证培训基本规范、认证培训课程准则、规则等有关要求从事认证培训活动。

属于认证培训新领域,尚未制定统一认证培训课程准则、规则的,认证培训机构可以自行制定相应的认证培训课程准则和规则。

第十四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公开认证培训基本要求、收费标准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全面。

第十五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完成认证培训机构和认证培训课程准则、规则规定的课程设计、课程管理、学员管理、证书管理和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保证认证培训的完整、真实、有效,不得减少、遗漏认证培训程序和内容。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对认证培训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并归档留存。

第十六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与认证培训课程准则、规则相适应的培训课程管理和培训教师能力评价制度,必要时可以取得认可机构的确认。

第十七条 认证培训机构及其认证培训教师应当及时作出认证培训结论,并保证认证培训结论的客观、真实。

经认证培训符合要求的,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及时颁发认证培训合格证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告知被培训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认证培训结论经培训教师签字后,由认证培训机构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签署。

认证培训机构及其认证培训教师对认证培训结论负责。

第十九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对其认证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实施监控和评价,至少每12个月实施1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

认证培训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向国家认监委和所在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上1年度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在发生变更之前向国家认监委报告,并办理相关变更事宜:

(一)认证培训业务范围发生变更;

(二)法定代表人、股东发生变更;

(三)专职教师发生变更;

(四)认证培训机构名称发生变更。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国家认监委应当对认证培训机构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方式包括:年度报告审查;现场监督;对认证培训活动及结果进行抽查;组织同行评议;向认证培训对象征求意见。

第二十二条 认可机构对已取得认可的认证培训机构应当实施认可监督。

第二十三条 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对认证培训活动实施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认证培训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依法办理认证培训机构批准决定注销手续:

(一)《认证培训机构批准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认证培训机构依法终止的;

(三)认证培训机构已经不具备认证培训能力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认证培训机构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对认证培训机构作出的批准决定:

(一)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批准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批准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培训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认证培训活动,处3万元罚款,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分包境外认证培训机构或者组织的相关课程培训的,责令其停止所分包的培训业务,处2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撤销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申请设立认证培训机构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国家认监委应当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并给予警告。

第三十条 认证培训机构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批准文件的,责令其停止认证培训活动,处3万元罚款;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认证培训机构超越国家认监委批准的业务范围进行认证培训活动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撤销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二条 认证培训机构涂改、出租、出借批准证书或者以分包本机构认证培训业务、委托招生等形式非法转让认证培训业务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撤消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条 认证培训机构在公开信息、网站和广告等宣传活动中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至第二十条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认证培训机构在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督检查中,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六条 境外认证培训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未经国家认监委备案或者从事认证培训经营性活动的,责令改正,处2万元罚款,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 认证培训机构聘用未经认可机构注册或者确认的培训教师进行认证培训活动的,责令改正,处5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八条 认证培训机构在被国家认监委责令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培训活动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九条 买卖、伪造或者冒用批准文件、认证培训证书以及其他认证培训证明文件的,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

认证培训机构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撤销批准文件,并予以公布。

第四十条 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认证培训机构审批工作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申请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认证培训机构或者常驻代表机构,应当比照本办法办理有关审批以及其他事项。

第四十二条 认证培训收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有关认证培训机构审批以及其他管理规定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